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少姝的山水 > 第14章 梅花与五福

第14章 梅花与五福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少姝的山水!

“少姝姑娘这话说得很是,有些事,还真得有几分疯魔才能成就一番作为。”笑归笑,钟会倒是颇为欣赏卫铄对书法的执着用心。

这时,石生附耳上来,跟卫铄低语了两句。

卫铄脸色一变,惊呼起来:“有劳兄长提醒,我一时高兴只是顾着说话了,差点人前失礼,烦速取来。”

不一会儿,石生身后跟进来两个丫鬟,托着礼盒奉上。

卫铄说:“思夫人,这是士季叔与我出京时挑选的,一些器皿而已,平日里也用得着,还望笑纳。”

思霓推辞不过,只好叫少婵少姝上前,道谢收下。

少婵接手,将礼品揭开来,拿给思霓过目:“叔母请看,可否合你心意?”

思霓轻叹出声,原来盒子里是梅花玉制成的茶具一套,另外还有一对结好络子的玉壁,成色上佳,少姝觉得佩作腰间挂饰,会更添母亲的飘逸韵致。

“这梅花玉实属天产奇石,出于伊洛之地,汝水之滨,在水中波光澄澈,殷红浅碧相映生辉,所制茶器造型别致,既赏心悦目又具养生功效,因此我们觉得,赠与思夫人母女很是相宜。”钟会也是很能说会道。

(梅花玉:产于河南洛阳汝阳县,玉石本身或墨黑或褐红或浅绿的底色上,遍布五颜六色的梅花图案,故名。梅花玉历史文化丰厚,《水经注》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紫逻南十里,有玉床,阔二百丈,其玉甚密,散见梅花,曰宝。”早在殷周时期,古代先民们已开采梅花玉,考古工作者在殷、周、春秋战国的墓葬中就发现有梅花玉的器皿和饰品。梅花玉鼎盛时期在汉朝,汉光武帝曾将梅花玉册封为国宝。皇帝的玉玺及宫中器物均梅花玉所制。)

“哎呀呀,看这品相,想必价值不菲!”少姝按捺不住,冲少婵咋舌道,她先前就留意到,大姐姐腕间新添了像是墨玉色的跳脱,斑驳绚丽,还未等到时机细赏赞许,不成想自己也收到了一件。

钟会兴致勃勃地点了点头:“此玉的价值,取决于石上花瓣的多与寡,枝干的齐与整,总而言之,虽然美态不一,亦可投人所好分出品级,因此深受文人雅士们追捧的哦。”

少姝轻轻地拿起玉佩,感受到手心里的温润,欢喜地看着,玉石墨黑的底色上,布满了芭蕉绿、玛瑙红、雪花白、琥珀黄、竹叶青等色彩组成的天然花纹,图案多似连枝梅花,蛇曲宛转,纹路清逸,栩栩如生,细看之下,花丛间,疏枝旁,隐约可见小巧玲珑的鸟兽蜂蝶,她惊喜到叫了出来:“花间的千姿百态更为有趣呢,这也奇了,石头如何能长成这样子?真是凝天地灵气,集山水精华,美玉果然是意象无穷啊!”

卫铄见她喜欢,显得十分开心:“家父推崇叔父的书论,以为‘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象形者,日满月亏,象其形也’,他也常说梅花玉上五彩花朵聚散有形,呈类物之状, 或鸟或虫或鱼或兽等,无所不备,闲来无事时细加揣摩把玩,于书写亦有启示,增益良多。”

(“象形”句:出自卫恒的《四体书势》。)

钟会也道:“先父亦曾教授我等,‘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便是揣摩象形之法。”

抚弄着手上温润的玉石,听完卫铄的一番介绍,少姝脑瓜儿里灵光一现,定定地看向少婵:“又是梅花玉,又是‘象形’书道,莫非——是来求字?”

少婵为小妹的后知后觉笑得花枝乱颤:“那可不,为着叔母的梅花篆字,可是叫卫妹妹大费周章,用尽心思了呢!”

(梅花篆字:该字体是指在篆字的基础上,将梅花镶嵌字内,使之天然成为一体,巧夺天工,富有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出土的商朝残存的古陶器上,就发现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已成为人们欣赏收臧的佳品,《三国演义》中也曾提到徐庶的老母亲会写。不过到了近代,由于篆字能识辨者本来就不多,加上梅花点缀,就更加生涩难懂了,所以一直充满了神秘感,历史上有关的记载并不多,大部份都是民间传说。)

卫铄见少姝自己都讲了出来,索性顺势向思霓躬身求道:“还请思夫人赐字以观。”

思霓仍是好整以暇的态度,看不出有丁点的意外,她手把茶盏,慢悠悠地答道:“书写这字时,身边辅以梅花玉的器具,想来最为称心得当,亏了卫姑娘细腻,研深到如此境地。”

卫铄面上微微泛起了红晕:“多谢思夫人夸赞,此玉最难得之处在于它有五色相间,而每一色又都浓淡相宜,据传夫人能将此玉的五色融于字中,那方为真本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