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少姝的山水 > 第12章 书道世家

第12章 书道世家 (第2/2页)

见贵客也还在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少姝心里顿觉毛毛的,可不想接着与他大眼瞪小眼了,于是换上酬酢往来时的范式笑容,主动地问询起来:“少姝见过钟司隶,请问先生此来洪山有何贵干呐?莫非是应我家嫂嫂所请,趁空出来游山玩水么?”

(司隶:司隶校尉的简称。)

钟会略挺起胸,即刻道:“已给少姝姑娘说得八九不离十了,在下此行非为公事,正是践王府之约,因文娟家信中多番提及受夫家长辈照拂,故此特来界休拜会。”

司隶校尉既然这样讲了,总能叫当地官署人等大大地松一口气。

少婵侧身告诉少姝:“其实嫂嫂也要同来的,奈何连日里书馆事务烦杂,子?哥哥分身乏术,他们便遣我陪同贵客,来瞧瞧叔母与妹妹。”

“钟司隶太客气了,我们母女所居茅檐草舍,只恐怠慢了二位。”思霓柔声答道。

“令嫒果然明敏少有,在京时,尝与元海兄畅谈,早知华岩馆才俊辈出,济济兴盛,对了,他于少姝姑娘最是赞誉有加的。”钟会又举出一位在坐的熟人来。

“是刘世子啊,他一向折节下交,吾家小女愧不敢当。”思霓谢过了,有感于刘渊的念旧,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那只有一面之缘的公子模样。

“请问刘世子在京可好哇?”少姝直咧咧地发问,丝毫不掩当下的关切眷注,并直接忽视掉少婵在身后扯动她衣角的力道。

“好!哪能不好?他一直得大将军厚待,与人为善,广交名士,声望日隆,可是不得了!”钟会说话时虽然笑容可掬,但少姝看得出来,他眼内并无多少真正欣悦之意,蓦然触及此等吊诡情态,她不觉一怔,移开了视线,与少婵相接,姐妹俩似是想到一处去了,颇有几分玩味。

少婵引她再见第二位客人,眼前忽一亮,竟是个与少姝年纪相仿的少女,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少婵呼她作“卫铄妹妹”,直言其生辰恰比少姝小了一个月,亦出身于书道世家,是尚书郎卫展之女,即卫恒的侄女。

(铄:古代与“烁”同义,有光明闪亮的意思,形容光辉美盛的样子。)

(卫铄:字茂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着名书法家。 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熔钟、卫之法于一炉,因撰书论名篇《笔阵图》而名耀书史,除了《笔阵图》这一篇文章外,还有《淳化阁帖》收录的《与释某书》法帖,《玉台名翰》中录有她的《名姬帖》,另外还有《卫氏和南帖》传世。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对“书圣”影响深远的启蒙老师,当然文中卫夫人的具体年龄是小说之言,总之她生活的年代跨越了两晋,她所创制的“簪花小楷”字体清婉,飘飘若仙,也体现了魏晋时期的审美。她去世时,王羲之四十七岁,他用自己的方式来书写缅怀至亲,“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便是着名的《姨母帖》。)

(卫展:字道舒,河东安邑人,卫恒族弟,晋代法学家,卫铄的父亲。历任尚书郎,迁南阳太守,转江州刺史。晋王司马睿建国,拜廷尉。卒于官,追赠光禄大夫,着有文集四十卷。)

(卫恒:字巨山,河东安邑人,西晋书法家。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惠帝时与父亲兄弟同为贾后等谋害。着有《四体书势》,是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祖卫觊、父卫瓘、侄女卫铄【确切地说,他是卫铄的族叔】都是着名书法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