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 第七一零章 花关索红袖添香,诸葛亮支身截蛮

第七一零章 花关索红袖添香,诸葛亮支身截蛮 (第2/2页)

当这一条消息传到巴山,传到了刘备的中军大帐。

本还惊喜于巴山局势突变,因为子龙、翼德、黄忠、诸葛恪那神乎其神的战绩,愣生生逆转了时局的刘备。

接下来的一刻,心情急转直下。

“南蛮已经入侵了么?”

刘备不由得深重的问道,语气中满是不信。

“是!”孙乾重重的点头,然后拱手道:“信笺是成都发来的,南中通往成都沿途的郡县也有传书,这几乎可以笃定…这消息是真的…算算这传书的时间,怕是如今,那蛮王的大军已经打到绵竹关了吧!”

孙乾还是保守了——

何止是打到绵竹关了,已经抵达鹿头山,就要过那大名鼎鼎的落凤坡,然后…然后就是成都城了!

当然…即便是按照保守的推测。

刘备的神色也根本掩饰不住的紧张。

“孝直…”

第一时间,刘备转向好基友法正,“巴山关乎着汉中的归属,关乎着那曹阿瞒全线的溃败,我本不想撤离,可成都乃是我军大后方,蜀军的家儿老小全都在那里,一旦有个闪失…怕是三军的士气也就彻底崩溃了!可若是退军…那…”

刘备话说到最后,突然哑然了…

因为后面的话他没办法说。

要怎么去讲啊?

整个巴山还有千千万万为了他刘备,为了汉室三兴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这里的中军大营不倒,这些将士们就…就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在这山峦间与逆魏的兵士搏杀,搏出巨大的转机。

可是…这些都会随着刘备退军而…而…

刘备不忍心去讲,甚至不忍心去想。

他若撤军回援,那这些兵士的命就将注定葬送在这儿了——

他拿不定主意,他只能去问他的好基友,他的主心骨法正,征询法正的意见。

“主公,这里的营盘不能动…”

法正的语气格外的坚决,除了坚决之外,他列出了他的理由,“我们所处的巴山与成都相距甚远,南蛮已经入侵,这种时候的回援于事无补,反倒是坠了三军的士气,寒了三军的心,也给逆魏追击我军的机会,将好不容易扭转回来的局势再度葬送,此为其一…”

说到这儿,刘备面色中有些动容。

法正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其二,蛮族虽人多势重,战斗力彪悍,可…却多为有勇无谋之辈,孔明手下兵力虽不足,可孔明却是足智多谋之辈,主公既把成都交给孔明,无论如何也当…也当信得过他呀,何况…何况还有…还有云旗!”

法正这突然的话锋一转,让刘备有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

刘备疑惑的重复道:“云旗?为何是云旗?”

“洛阳那边的战况主公也收到了…”法正眯着眼,解析道:“云旗已经解决了曹彰、曹真的兵马,可是整个战报中…主公可看到了有任何关乎云长将军的消息!”

唔…

的确,刘备得到的战报是关麟成功策反姜维,致使北线大捷!

南线的话,则是由周仓、关银屏等将,勠力同心…将张辽逼退,整个战报中并未…并未出现云长啊!

嘶…

先是一愣,继而…刘备仿佛被法正点醒,恍然大悟一般,“孝直,你的意思是…二弟并不在洛阳,那…那他会在哪?”

“我也不知道?”法正一摊手,然后沉吟道:“其实,主公不用忧心二将军,云旗这孩子总是能在不利的局势下,做出惊人的举动一举力挽狂澜,我想…既如此,既二将军不在洛阳,那是不是…他已经带兵驰援成都了!”

法正没有把关羽往汉中、长安这边想…

事实上,这边因为隔着“房陵”、“上庸”二郡,想要抵达谈何容易?想要突破,也绝不会没有任何消息!

那么…只能是成都了。

“呼…”随着想到这里,刘备不由得长长的吁出口气,“如此,若云旗一早就料到南蛮入侵,提前派云长带关家军前去驰援,那么…成都无忧矣,我们也可安心应战。”

说是对关麟的信任也好…

说是对关麟的猜想也罢。

总之,因为关麟,刘备再度提起了那本已重重坠落深渊的信心,他的眼神也更坚定了。

法正正想要继续感慨一番…

却在这时。

“主公,主公…”原来是简雍,他匆匆而来,见到刘备,慌忙的张口,“不好了,刚刚汉中的眼线发来一条机密的消息,说是…说是曹操尽调长安与汉中的兵马驰援这巴山,足足有十余万人…且这一次,他们运来了许多重型军械,想来…想来是要强攻我们的军寨!”

唔…

刘备闻言一惊。

法正却是第一时间问道:“宪和,你需告诉我…我们的眼线可有提及,这些重型军械运抵巴山需要多久?”

“一个月…至多一个月…”

随着简雍的话传出…

法正的眉头微微的凝起,他的眼芒缓缓的移回刘备的脸上。

此时的刘备也在望向他…

四目相对…两人什么话也没说,可彼此心头想着的却是同一句话。

『距离决战的期限,只剩下一个月了——』

咚咚咚——

鹿头山,落凤坡山底,当年凤雏庞统便是在这里被射杀,为刘备诛讨刘璋造出一个“出师有名”——

今日的这里,蛮人军队,人兽合计二十余万正向此间行来。

象兵齐进,那“隆隆”的象脚声传出的声响震天动地。

时不时的还有虎营、豹营中猛兽的呼喊,让人闻之胆寒,望而生畏。

反观那鹿头山山脚的正中…

一方汉字大旗飘扬,那华盖伞下,诸葛亮一身书生的鹤氅,四个兵士站在四周,面前的桌案上则是摆放着水盆、香炉、琴和水盏。

“咚咚咚——”

过万蛮兵的脚步声“隆隆”响彻…这份压迫感越来越近…

诸葛亮却是站着身子在水盆中洗了洗手,然后,泰然自若的坐在那华盖伞下,运笔如飞,写起了书法。

诸葛亮是军事家、发明家,却也是书法家,他的笔锋不像是蔡邕飞白书那样肆意,也不像钟繇书法那般豪阔,他的笔力纤秀,楷书的法度谨严中透出灵动清俊,特别是所有横划都向右上方倾斜…内敛淡雅,不沾一丝躁气。

大有四个字——“乾坤清气”的风采!

而当那白纸上“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

几列大字挥洒完毕之时…

却见得,一干蛮族的兵士上前,足足上百人,竟是将一口大缸给抬了上来,还有上百人则是布上柴火,将大缸搬到这柴火之上,似是在煮什么…

诸葛亮只是微微抬头,然后依旧低头去写新的一篇。

这时…

一个身材高大、年龄颇长儒生打扮的男人走了过来,是程昱…

他一步步的走到了诸葛亮那桌案的面前。

诸葛亮尤在写字…

——“蜂虿发毒,壮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非虑也…”

程昱念出了诸葛亮的字,连带着试着解析道:“小小的毒蜂只凭借自己一根毒刺,就可使强壮的大汉不敢靠近,对敌人来说,让灾祸突然出现,防不胜防,无法预料,是最好的制胜办法。”

解析完毕后,程昱微微摇头,“久仰大名,诸葛孔明,吾乃大魏使者程昱,今日难得一睹真容,更难得一睹这墨宝,不过…昱好奇,你这一根小小的毒刺,能使得二十万蛮军不敢靠近么?”

听得程昱这么说,诸葛亮笔锋一顿,抬起头来。

“原来是程先生,失礼,失礼。”

“不过,程先生的问题,我这毒刺究竟能否拦住蛮族大军,这个…不妨试一试——”

云淡风轻,气定神闲…

这是程昱没有想到的,诸葛亮今年还没有四十岁吧?

却显得比他这个将近七旬的老叟更沉稳、更内敛!

程昱笑了,“哈哈…哈哈…”

一边笑,他一边说,“我不知你是从哪来的自信?但,你看到这口大锅了么?”

程昱回首望向那口巨大的锅,此刻,柴火已经点燃,要不了多久,里面的水就会烧开。

“我笃定,要不了半个时辰,你就要被投身这口热锅中,然后被蛮王与各部落首领分而食之了!”

说到这儿,程昱余光瞥向诸葛亮。

“你就没有一丝畏惧么?”

“畏惧什么?”诸葛亮淡淡的一笑,他仿佛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甚至,他在用最温柔的话道出那最强硬的话语。

“说不定,投身这口热锅中,被蛮王与各部落首领分而食之的并非亮,而是某个敌国的使者——”

说到这儿,诸葛亮已是缓缓起身,左右护卫要靠近守护,诸葛亮却是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去。

自己则一步步的走向那蛮族的大军。

一边走,一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程昱说。

“你还没赢,我也没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