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三国:我能召唤猛将 > 补充内容

补充内容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三国:我能召唤猛将!

做点儿补充内容,首先别信那些营销号,公众号上面所说的汉代根本没有什么学校,学习知识困难,什么颍川书院,荆襄书院,全都是演义里杜撰的,现实上根本不存在的话语。

作者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汉代从文景时期开始就已经普遍的在各地开设官学,汉朝中央设立的太学等等先不谈,就说说地方的学校。

汉武帝时,就曾“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至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颁布地方官学学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普遍设学。

设在郡国的称为“学”,设在县(县、道、邑、侯国)的称为“校”,设在乡的称为“庠”,设在村落(“聚”)的称为“序”。

当然这项制度也不是说彻底就落实了,各地官学的具体状况更多各个地区官府间的贫富情况,地区主官的喜好与性格等等,情况多有不同。

一些为偏远与落后的地区,官学多为名存实亡,甚至根本就不曾设立的情况也是有的。

即便是如此,从整体上来看,在汉朝时期想要读书识字,其实还是挺容易的。

当然,这里的容易是指那些豪强,富户,地主等有钱人,毕竟你只要有钱就能去各地游学。

所以对有钱人来说,想要读书还是挺容易的,至于那些饭都吃不饱的庶民,那还是先考虑考虑要怎么活下去,那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就是关门寒门的话题,也顺便说一下。

唐宋之后,随着科举的大规模普及,寒门的意义渐渐向如今靠拢暂且不谈,在魏晋之前,寒门可不是说的平头老百姓。

简单一句话,寒门就是指寒微的门第,已经落魄的士族,他是和士族一样有文化的人,社会地位甚至还要高于那些地方豪强。

除了外戚宦官一党这种特殊的群体之外,你经常能看到某某寒门成为了士人领袖,成为了天下名士,成为了海内名儒,甚至位列三公,你听说过几个豪强成为天下名士的?

往上数个三五代,家里没出现过一个2000石的官员或者是海内名士,都不够资格称之为寒门。

魏晋时期,随着九品中正的施行,出现了一个状况,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