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春来花开上:北方来信 > 《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一十四—一十五)

《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一十四—一十五) (第2/2页)

李挺金说:“你们三个当哥哥的这回做了件人事,值得表扬。没意见,就这样定下,钱交给燕子。”李宏燕推让不要,三个哥哥最后说:“这钱留在三叔这里,等回城去劳保局办理养老手续时,三叔再拿这钱去。”

这个结局给我不小的惊愕,后来我和你爸爸谈起的时候,你爸爸对我说:“三个当哥哥当嫂子的都有固定工作,本来不缺那几个钱;也许是人本性并不恶,哥哥们看着妹妹日子拮据,照顾照顾她。其实,他们母亲去世时,老大已经工作,老二老大三一个读大学一个读中专,只有小燕还不懂事,女人看着自己不行了,把三个儿子叫齐,嘱咐他们一定照看好妹妹,等妹妹大了找个好婆家,别受婆婆家欺负。小燕十八岁下学,十九岁嫁到北边李家村,丈夫家兄弟姊妹五个,小燕丈夫最小,兄弟姐妹们帮衬着没有困难,可小燕伯伯姑姑们不但不帮反而欺负小燕一家,兄弟们的房院前后挨着,哥哥把院墙垒进小燕家,庄稼被他们偷着抢着收割,小燕丈夫也争气,把房子买了,把地转包出去,去县城赁房子住,做个小买卖,再后来他大舅子李宏光帮忙找了份煤矿的活,才有了起色,买了楼房。大概看着大哥这个情分,小燕帮大哥抚养老人,大哥这样做了,又不好意思拒绝二哥三哥。”

我说:“看三个当哥哥的对父亲生前的哪些做法,很像不孝之子啊。”你爸爸爸说:“人老和人小时都需要看着,人小时父母看着孩子就像抱着一团希望,再苦再累心里乐;人老就不同了,孩子大了,有家有业,老人反而成了累赘;何况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不在了,想着老人生前的话,也许产生了怜悯心。”

我说:“你这话有意思。子女多了,相互有依赖,对老人的抚养可能不那么十分均沾,假如只有一个孩子,老人的依靠非他莫属,想甩甩不了啊。”

你爸爸笑笑说:“这话说的实在,我们村就有个独生子,两个老人活到八十多,前后不到一年,相继去世,那孩子说起来才叫孝顺。”

那天,我和你爸爸坐在壁炉前,向炉膛投过木柴,木柴噼里啪啦的一阵爆裂,火焰呼的一声蹿起火苗;你爸爸跟我讲那位独生子的故事。

天晚了,明天再给你写独生子的故事。顺祝

安祺!

2010年元月15号夜周五乙丑年十二月初一

北方来信(15)

向明:

正是三九天气,北方庄零下十多度了,山下王家庄很多人家的自来水给冻住,我在院子里的那个大缸结下厚厚的冰,里边的鱼我在前天放进室内的一个水箱中,原来想着放缸中看看鱼能否过的冬,听到天气预报,不敢残害它。鱼在玻璃水箱中游来游去,是否知道我这颗爱心?

昨天提到那个独生子的故事,我今天把它写完。

村南头的武定方三代单传,父亲武向礼,儿子武友仁;武向礼十五年前去世时,正88岁,母亲王氏82岁,武定方70岁,武友仁45岁。

武向礼去世前两年下田干活时,不小心从梯田垛石上滚落下去,双腿骨折,不久又中风,卧床不起。年届70的武定方伺候86岁的老父亲,日复一日,夙兴夜寐,端屎倒尿,翻身沐浴,未曾废离;父亲到老,身上没长过一片褥疮;远望去,小小石屋不时蓝烟袅袅,人们知道,那是他爷俩吸正旱烟。冬日寒冷天好说,有火炕,夏天炎热,老人吹一会电扇骨寒肉疼,武定方芭蕉扇片刻不离手,驱蚊消暑;那才叫衣不解带目不交睫,除非武定方下田种地烧水做饭。老娘心疼儿子,说别这么费心了,你爹80多了,死了没遗憾活着遭罪,你得爱惜自己身子啊;回头劝老头子,你胃口是铁打的还是铜铸的,躺床上还那么能吃,不怕熬死你儿子吗。老头子心领意会,绝食了十几次。每当此时,武定方双膝跪地,说爹爹不吃他也不吃,要死一块死吧。武向礼就说,阎王爷睡着了,快醒来把他叫去。武定方说,人有命数,阎王让人五更死绝不三更撵,这理你老人家懂,为何跟自己过不去,别担心我的身体,几个月过来了,我不活的好好的吗。

武向礼躺了两年,终于熬的剩下一把骨头,撒手而去。武定方哭了个昏天黑地给老爹下葬。没想到母亲两个月后跟随老伴走了,村里人说,武定方古稀之年伺候老人,年轻人都没那精神,也许他母亲和老头子心通魂连,不想再拖累儿子,因此武向礼早早把老伴叫走。

三年前,武定方82岁,一病不起,67岁的武友仁从县城回家为老人送终,这一送,和当年他爹送他爷爷一样,又是两年。武友仁参过军,上过越南战场,复员后专业到县城一家工厂工作。也曾叫父亲去县城过日子,像所有山村人,老人住不惯楼房,没几天就回来,即使过年,也是儿子一家人回老家,天冷地滑,屋子小床铺少,吃过年饭当天回城。眼看父亲精神不济,武定方退休后,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在老家陪父亲过来的。

武定方病初,站不住,一直到去世没能下过床;县市省城医院查了一个遍,没找到病因,医生无奈下,说人老了,各个器官都老化了,这里不好那边也不好,却不很严重。在县医院住了半年院,老人嚷着回家,武友仁把父亲接回自己家,老人住了半个月,又嚷着回老家。武友仁把家事交给妻子,带父亲回了北方庄。

回到老家后,武友仁几乎重复了一遍当年他父亲伺候爷爷的活,武友仁妻子每次来北方庄看到武友仁一脸胡渣满眼红丝的样子,心疼的大哭,便尽量多留几天,替丈夫照顾公公,但武友仁每次都要事必亲躬,撵妻子回城照顾家去。妻子有几次问丈夫:“你是怕我给你爹下药吗?你在一边看着我做饭不行吗?”武友仁说:“我知道你心好,心疼我,可我就觉着离不开爹,哪怕一眼看不到他。别说他是男老人,就是女老人,我不会让你伺候,除非我不能动。”妻子又说:“这样熬法,你倒下我怎么办?”武友仁说:“倒下就倒下吧,孩子们都大了,有他们陪你。”妻子接着说:“孩子再好,不如你好;看你这样善良,我还等着你给我送老呢。”武友仁嘿嘿一笑:“咱俩不知道谁送谁呢。”

这样的孝子,我见过不少。我们学校严教授六十多岁时,母亲中风卧床,他们兄弟俩每家轮流半年照顾。老太太人虽然在病床上,但饮食比正常人还好,孙子外孙给奶奶姥姥开玩笑,问上辈子积的什么福,胃口这样好。儿媳怕婆婆吃多了涨胃,常劝丈夫少喂几口,丈夫不同意,婆婆骂儿媳小气饿她。母亲的每一口饭一口菜一口水,都是严教授亲自喂。人不动吃得多必然拉的多,严教授自己给母亲擦身子洗秽物;弟弟家在楼房,严教授在平房,楼房面积不大,通风不畅,老人去了,没几天室内气味特难闻;小儿媳妇特烦,想着把婆婆一直放在大哥家养,严教授答应着,但一年后妻子再不愿意。到弟弟那半年,严教授只好赁房给母亲住,弟弟弟媳一日曝十日寒的,更多的日子严教授自己一人照顾老娘。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古今孝子层出不穷,若把孝与不孝拉一个单子,我认为不孝的多些。无论身边所见还是耳中所闻,不孝行为千差万别,打骂者有之,不尽扶养职责者有之,推诿推脱者有之;而孝子品行行为差不多,言听计从不敢违忤,每饭思亲,冷暖挂心,亲力亲为。我想,佛教传入我国之前,因果轮回的理论可能还没成立,但类似的思想一定存在。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细心周到的扶养父母,那些生下不孝逆子的父母肯定怀疑,是前世造孽还是狐鬼缠身。既然我们有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一定会产生人际关系的哲学。从严教授和武向礼三代人的孝义行为看,人的本性失与不失,关键在家风,上有所行,下必效焉,言传身教,其意甚焉。

在我国,对孝义精神的宣传,对孝义行为的褒奖,自古以来,一直不绝。特别是几年来,国学大行其道,而孝义是其主要宣传教育内容。媒体宣传机构由此花费了不少精力人力财力,而收效不佳。根本原因在于方式不对,缺少因应时代变化的创新,口号多措施少,甚至不合实际。孝义报恩是人的本能,不需要宣传,宣传的应该是法律,-你做了什么,与法相合了多少,很多无奈情况如何解决,这是重心。当然,和其他宣传一样,榜样偶像树立是我们常用的鼓励手段,问题是如何从根本上让人们“不失其心”。

鲁迅先生魏晋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更是人的自觉时代,先有人的自觉才有文学的自觉;无论艺术还是风格流派思想理论,甚至审美都起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变化。拿孝来说,阮籍“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这行为惊世骇俗,却又性情至性;两兄弟饭后,一个走出门去,把钱从墙外扔进院内,表示不欠你的,很像现在的AA制;“醉侯”刘伶喝起酒来癫狂无双,“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我认为这三个故事有共同特点,真诚率性,出于内心,不做作,不虚伪。做人应如此,养老更如此,既不泯天性,又活出自我,仰不愧天,俯不怍地。

《老子》有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我想,武向礼父子子孙三代和严教授一定是天然无饰的本性真人。陶渊明“性本爱丘山”,丘山养的本性,人心需要反刍,社会进步不能只在物质文明上展示它的优越,社会更需要人别忘“本”。

又啰里啰嗦的写了上千字,新月如抹,寒星璀璨,就此收笔,下次再写。晚安。

2010年元月16号夜周六乙丑年十二月初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