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我爱这片土地 > 第9章 依依不舍告别

第9章 依依不舍告别 (第2/2页)

……

刘娜和张岩终于走了。

看着他俩依依不舍离去的背影,贺凡开始盘算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既然招工无门,为何不趁着这一年多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距离1977年恢复高考,还有一年半的时间。

对于高考,

他心中有数,而且胜券在握,用不着费太多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是否可以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做点什么?

比如利用当地的资源,办一个乡镇企业……

想到这里,他觉得应该到玉莲家看看,听听林大爷的想法,也许会受到一点启发。

再说了,吃了这么美味的鸡肉,怎么也得上门道个谢才对。

于是,他打开房门,向玉莲家的方向走去……

坪乡生产大队属于唐宁县宁境公社,位于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

坪乡知青农场属于坪乡生产队的地界。

几十年来,这方远十公里左右原来只有一座和尚庙和一座尼姑庵。

它们之间相距大约一里路,周围零零星星撒落着几亩由和尚和尼姑耕作的高山茶园。

在这高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早晚温差非常大。

七十年代初,宁境公社决定在原有几亩茶园基础上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就从坪乡生产队抽调部分骨干,正式成立了坪乡茶场。

原来的和尚和尼姑,则成了茶场的制茶师傅。

茶场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取得了一定成绩,以此带动了坪乡生产大队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为此,引起了唐宁县委的高度重视。

决定在继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柑橘果园、林业和水稻种植。

在县知青办和宁境公社的领导下,1973年7月份开始,茶场正式接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坪乡茶场从此改名为坪乡知青农场。

坪乡知青农场的知青主要来自江宁省内不同城镇和周边省市的应届中学毕业生。

宁静公社为了帮助知青建设这个综合性的农场,自知青农场成立起,就陆续从公社各个生产大队抽调的十几位农民青年和几位老农民。

最高峰的时候,全场总共有知青近八十人。

每年不仅能向县里上缴上百担的茶叶,还能向公社上交一定数量的公粮。

使得坪乡生产队成为了宁境公社人均工分最高的生产队,真正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脱贫。

必须承认的是,第一批主要来自唐宁县城的二十多名知青,在洪建的带领下,在当时最艰苦的条件下,披星戴月、开荒辟地。

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流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努力。

为知青农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出了榜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而且洪建放弃了1974年征兵、1975年招工和征兵的三次先后机会,承诺了“等到柑橘园成林的时候再走”的诺言,这点不得不让贺凡等知青佩服。

洪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对刘娜的追求、喜欢玩弄权术、刁难原主,但都抹杀不了他带领农场知青开辟了五百亩茶园、五百亩水稻田、五百亩柑橘园、五百亩山林所做出的贡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