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日出海东 > 四十七章 惊险即位

四十七章 惊险即位 (第2/2页)

“我看北辽并非真得想进犯我河东,还是以试探为主,”李继存接着说,“我们若与其交战,只要第一战破其锋芒即可使其退兵。”

“我觉得还是试着谈和吧,现在的时局还是修养生息、积蓄力量最好,不宜大规模用兵,还是有希望和平相处的。”李淄信身在云中多年,知道打一场打仗需要耗费多少物资粮草。

“那就由李淄信负责和契丹人联系吧,但一定要注意保密,别被人抓到把柄,”李淄坐吩咐,“在元,你和张成旭也要积极备战,不能松懈,大战可免但小仗难免,也要做出样子给皇帝看一看。”

耶律石秀在云州与张成旭有个几次接触,并未占到便宜,因而后面与李淄信相互派遣了使者,双方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而另一路,耶律弘志的部队在晏州也进展不顺,对峙一个月也未下一城,之后收到中都退兵的命令,虽然他极力想更进一步,但也没办法,只好退兵而去。

耶律石秀其实也无意惹李淄坐,主要是北辽现在还没有实力全线开战,时机依然未到。安晏之地自古艰险,此次行动对他而言更像是一场演习。这安晏险要,埋葬了多少北国男儿的尸骸,更上演了多少悲壮,每当他策马在雁荡山脚下,那种豪迈之感就难以言表。

记得当年他在营州修筑临海城,那时候他还是有罪之身。临海城位于如今的海东郡东北,依海而建,反反复复修了十多年,现在依然是北辽在南线主要屯兵之地。当年,郭庞千百艘战船自海上而来,日出海东之时,万箭齐发如同旭日初升时散发的光束般,密密麻麻,而后数万精兵自船而下,犹如神兵天降,想来那时候中原王朝的军力实在令人颤畏,如今却是攻守之势异也,着实令人唏嘘。

倒也因为郭庞大军的到来,让自己从工地上逃脱,而后面又意外遇见了姜冥,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他时常会为郭庞惋惜,那才是真正的一代名将,可惜只能在他注解的兵书中领会他的思想,却没机会成为朋友抑或对手。

此次耶律石秀二十万大军的南下,在晏州和河东引起的震动,倒是让杜荣尚看到了机会。他意识到,北辽已经强大到成为除朱奎和李淄坐外第三个可以影响晏州安稳的势力,如果利用好无疑对于他协助刘家老二夺位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很快发现,刘启明居然趁此机会已经暗中和北辽联络上了。

在晏州的日子,他暗中也在努力,试图查清自己的身世,但毫无头绪。义父曾经提过,他原是晏州人,几岁时候父母早逝,被人收养带到帝都,后来收养自己之人又将其托付给他,成为义父江孜的养子。对此他也想打听更多信息,但义父总是不愿意多言。他一直对义父深信不疑,但上次临别时义父之言让杜荣尚觉得他所知之事远不止这些,只是对自己隐瞒,所以他计划下次回帝都要进一步询问。

西城兴盛坊郊外的太乙观是张钧飞物色的一个重要据点,他不仅利用这里的人来人往掩护信息的传递,还买通了这里的定真道人,借着道士入宫做法事的机会和宫内取得联系。最近一段时间,他几乎隔几天就要去道观上香,在此与郭嵩碰面。直到太子即位之后,局势稍稍缓和,一日,郭嵩与张钧飞在此碰面,拿出一本书来请教定真道长。

“我随身带了一本书,实在参悟不了里面的奥妙,希望道长略加指点。”郭嵩从包裹中拿出一本书,略显陈旧,张钧飞瞅了一眼,书名叫《遁甲》。

“这可是一本占卜、行军之奇书啊,”定真道长眼中突然冒出光亮来,而后又黯淡下来,“此等奇书,我又怎能参悟呢?”

“我看此书与易理有关,”郭嵩又言,“听闻道长懂易理,可否指点一二?”

“比如,何为太极呢?”张钧飞也很感兴趣。

“它是自然而然演化万物的本源,太极生出一和二,也就是两仪,两仪是天地的始祖,”定真道长介绍,“而后两仪生出四象,即阴阳刚柔,阴阳相交诞生了天,刚柔并济诞生了地,天以作用为主、形体为次,地以形体为主、作用为次,天气依靠地形,地形又仰赖天气,天无形体无边界,地有形体有边界,有无相生,形气相吸,有开始就有终结,天地就存在于这始终之间,只有神和圣才能参透天地的奥妙。而后四象生出八卦乾坤离坎兑艮震巽,天地万物的与衰、始与终,均在这里面轮番交替,八卦两两组合就有了六十四卦,易经的道理尽在其中。”

“为何复卦能见到天地之心呢?”张钧飞比郭嵩略微懂一点。

定真道长解释:“复卦五阴一阳,一阳来复,是阴尽阳生的开端,从天地初始到日月交替,再到星辰泯灭,都能看见天地之心。万物死生、四季轮回、昼夜往复,天地之心就体现在这些变化之中,万事万物发展到尽头就会停滞,停滞之后还会继续发展,如此生生不息。”

“那书中所言姤卦又为何呢?”郭嵩继续追问。

“姤卦五阳一阴,一阴来复,是阳消阴尽的开始,此时柔遇到刚、阴遇到阳,阳气由盛转衰,乃事物颓败的开始。因而此时做事务必要小心翼翼,治理国家、行军打仗皆是如此。”

“当年我的师父说过,易理之奥妙均在这观察天地万物之法里面”,定真道长最后又补充,“观察天地万物要做到无心,无心方能求真,不能只观察表象,还要观察内在,更要探究本性,此时便不能局限在自我的角度去观察,而应站在事物的角度,即要以物观物。”

“多谢道长指点。”二人拜谢定真道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