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二十七章:托孤

第二十七章:托孤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天佑十四年秋。

帝国内有农民起义,外有藩国作乱,大唐从未如此混乱。

帝国内有忠良救世,外有援军前来,大唐似乎并不危险。

养士三百年,若非上天不睦,大唐甚至不会走到如今的地步。

黄河以北数以百万计的灾民,宛如蜂群般席卷了整个河北,这种席卷如同炽热的火焰,如同毁灭的岩浆。

所有无法生存的农民都爆发起来,没有统属,没有目标,没有计划,这是一场为了争夺生存权的战争。

当官的不愿意死,做民的也不愿意做安安饿殍。

最终能够决定谁能活下去的,就是手中的武器和强健的身躯。

河北的大批灾民一路南下试图向依旧拥有大片良田的江淮而去,仅仅粗略估计,在路上逃灾的灾民就不下三百万,这个数字随着秩序被冲毁,还在不断增加。

河北是帝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而灾民所冲击的淮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同样也是帝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两个地区的秩序一乱,受灾民众就会高达千万。

这是任何一个农业国家都难以想象的数字,在汉朝汉戾帝时代,关东有无数的流民,但数量也只不过两百万到三百万,那场灾祸导致了汉戾帝的垮台。

而现在大唐的关东在河洛没有乱起来的情况下,就将会承受五倍甚至十倍的冲击。

关东将会变成一片炼狱。

在现在这种寒冷的天气中,更是如此。

在大量灾民南下的时候,另外还有一波灾民则有组织的往河东而去,他们试图从河东绕到河洛去,毕竟南下有重重的关隘和河流,但前往河洛的黄河则已经结冰。

尤其是现在的河东守备非常的空虚,大部分的河东士卒都还在前线和燕军对峙。

李克用出征的时候,没想过中原会变成这幅样子,几乎将河东精锐调空,如今留在河东的只剩下一些并不如何精锐的军卒。

在得到中原消息的时候,他是想要回军河东的,毕竟他还有小儿子李存勖和妻子女儿在河东,他很担心他们的安危。

后方不安,前方如何能安?

但在洛星云问他的想法时,李克用望了一眼军营中的那具棺材,又望了望敢战士,他最终还是咬了咬牙道:“大帅,不破贼军,不得诏令,下官誓不回返河东!”

在燕军中,有大量的李氏后裔。

没错,虽然他们杀了燕王,而且反唐,但并不是说其中就没有李氏后裔。

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很多李氏后裔都已经和普通人差不多了,就算是宗谱上,都不记载名字。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宗亲和后裔的区别。

用刘备来举例,在一开始,他只是刘氏后裔,这件事当然不是假的,刘备那一個村子都是刘邦的后代,但在这个时候,汉帝国的皇位,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也没有继承权。

直到他被录入皇族宗谱,有了汉室宗亲的身份,从那以后,他就不需要再对外说自己是谁谁谁的后代,而只需要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是正式的汉王朝继承人之一。

在刘协将皇位禅让给曹魏后,身为汉帝国的继承人之一,他完全有资格宣布刘协的禅让非法,并且自己登上皇帝位。

大唐和大汉虽然有许多地方不同,但在宗室方面还是有共通之处的。

那些小宗中的小宗,三百年过去,早就和普通人一样了,一丁点继承权都没有,在他们身上,甚至就连宗室爵位都没有。

在神都的李氏宗谱中,只会记载近支的后裔,其中大部分身上都挂着或高或低的爵位。

李克用就是正儿八经的李氏皇亲,河东郡王,这个爵位已经相当高。

而且李克用的支脉所出,是开元革命后的李氏。

在李氏中,和不少开元前分封的李氏有隔阂,这在大唐也算是一项奇景。

开元后,也就是从李圣一开始的李氏皇族,是李洛合一的产物,从这里开始的皇族,和前面的有隔阂。

所以虽然在燕军中有大量李氏,但那些李氏,和中原这边的,很多时候不是一路人。

李克用动起手来,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洛星云拍了拍李克用的肩膀,感慨道:“郡王,朝廷不会忘记你的忠心,陛下不会忘记你的功劳,无论胜败,你都会得到赏赐和荣耀。”

“只要大唐复兴就好。”

李克用说这话时,颇为担心的望向河东,他最喜欢的儿子李存勖就在晋阳,也不知道晋阳城会不会被攻破,他的儿女和妻子,不知道会不会有危险。

……

晋阳城。

李存勖是李克用最小最受宠的儿子,虽然年幼但却胆略过人,通晓音律,知晓大义,弓马娴熟,小小年纪就能够对李克用用兵提出见解。

在大唐,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被称作有太宗皇帝的某些风范,这是一种至高的赞誉,朝廷并不会因此而有什么不满。

因为在大唐,太宗皇帝是一个形容词,代表着古往今来的圣王之首。

李存勖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被人称作“太原公子第二”。

因为他的确是和太宗皇帝很像,无论是出身,还是性格,以及能力,都非常像太宗皇帝。

大唐没人不崇拜太宗皇帝。

李克用这样的武人就更是将太宗皇帝奉为神明,所以对于自己这个特别像太宗皇帝的儿子,李克用极其的宠爱,甚至未来想要让李存勖继承他的位置。

李存勖在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跟着李克用出塞去征讨一些边匪,跟着父亲去神都觐见天子的时候,还得到了天子的欣赏,说李存勖这样的少年郎,才是李氏儿郎的榜样。

他长到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成熟,此番本来是要跟着李克用出征的,但因为母亲生病,他只能留在晋阳。

却没想到,在晋阳也能碰到农民军前来,这可真是恰好碰到了李存勖手中。

他手中没有精兵,但农民军也还没有进化成那种极度精锐的军队。

面对乌央乌央铺天盖地看不到尽头的人群,李存勖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满满的都是振奋,他天生就是战场上的战神。

在收拢了王府的侍卫后,他仅仅率领着一百骑,就在农民军前锋刚刚到达城下后,趁着立足未稳,发动了夜间奇袭。

三日十八战,打的农民军溃不成军,人数上的优势就好像不存在一样,领头的人,基本上都被李存勖砍下了头颅,挂在晋阳城头上,愈发让人胆寒。

经此一战,他的名声在整个河东,更是声名鹊起,无数人纷纷称赞,虎父无犬子,河东郡王是英雄好汉,他的儿子也是英雄好汉。

在这个过程中,李存勖还练出了一支少年军,一支见血的少年军。

从晋阳到关中的距离并不远,况且现在有飞鸽传书,很快李克用就收到了报喜的消息。

“父亲,晋阳很安全,母亲和姐姐都没有危险,父亲可以在先前安心为朝廷效力,晋阳这里有儿子,没有人可以进来。”

李克用向洛星云报喜,洛星云很高兴能够看到年轻才俊的出现。

关中战事已经进入了一个相持阶段,在敢战士到来后,燕军就已经吃了不少亏,这让燕军的行动变得谨慎起来。

双方的相持反而让关中的局势迅速恶化,在双方的军队之外,出现了另外的军事势力,这些势力和河北不同,因为燕军以及朝廷军队的强大势力,只能充当盗匪。

在对峙中,战场的有利形势,已经开始向大唐这一方偏转,大唐浑厚的底蕴,在关中的民心,远远不是燕军所能够相比的。

洛星云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以及对关中形势的把握,已经决定开始对燕军发起反攻。

但在这个时候。

神都洛阳的天使到了军中。

一道石破天惊的消息传来。

“洛王,陛下的身体不适,召您回京,以备后事。”

简简单单的话,但其实所蕴含的意思,却让人胆寒,天子的身体不好,这是要把洛星云召回去交代后事了。

但现在前线的战事,正到了关键的时候。

李克用踌躇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洛王,中枢事大,如果您能信得过下官的话,这里可以由下官先顶上。”

如果单纯是朝廷大军的话,李克用也就不犹豫了,但这里还有敢战士在,所以他有些犹豫。

洛星云略一思考,当即拍拍李克用肩膀道:“郡王,关中就交给你了,稍后本王将敢战士的几个统领都叫过来,给你们交代一番。”

李克用振奋道:“洛王放心,下官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安排完这里的事后,洛星云就匆匆离开了关中,带着一行护卫返回洛阳。

……

洛阳的高层已经是一片愁云惨淡,天子连续缺席了三次朝会,而后宫中传出了天子身体不适的消息。

对于天子身体不适,大部分的朝臣倒是有心理准备,毕竟天子连续两次吐血,都是看在眼中的,而且天子的脸色越来越差,也都是众人皆知的。

但直到天子下诏将洛王从关中前线召回来,所有人才意识到,天子的身体真的差的不行了,以现在医术水平,竟然还走到这一步,要开始交代后事。

洛星云回到洛阳之后,没有片刻的耽搁,立刻就进了宫中。

无数道帷幕落下,在寝殿中,面色苍白的天子李慎就躺在床上,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昔的风采,见到洛星云之后,微微扯出一个笑容,“洛王,你回来了。”

洛星云心里一酸,走过去握住李慎的手,“陛下,臣回来了,陛下不用担心。”

李慎用力的轻声道:“是啊,你回来,朕就放心了。

朕不行了,看来是见不到大唐恢复安定的那一天了。”

洛星云想要说些什么安慰的话,李慎又道:“洛王不用安慰朕,朕虽然不算是什么圣君,但对这些事,还是看的比较淡的。

朕相信大唐一定会恢复安定,等到那一天,洛王到朕的灵前告知一声,朕在九泉之下,就足以自慰了。

朕召你回来,想必伱是知道朕要做什么的。”

洛星云低声道:“陛下要托孤。”

李慎闻言道:“是的,朕要托孤,朕子嗣不昌盛,没有女儿,儿子也只有两个,还太小,不托孤是不行的,朕对其他人不放心,只有洛王你来做太子的监护人,朕才能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