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三章:皇太女

第三章:皇太女 (第2/2页)

况且这个世界铺垫了这么久,立皇太女的阻力,并没有那么大。

武曌饶有意味的问道:“诸卿刚才说什么?”

韦相见风使舵的速度,那是真的快,见到李显没机会,脑海中只略微一转,立刻就上前朗声道:“陛下天纵,开古之未有先河,太平公主殿下,才高质妙,于诸子中卓然,是奉承宗庙的不二人选啊。”

韦相的快速转向,让人吃惊,但一想却又忍不住想要骂,这个老狐狸是真的精明。

在政治斗争中,有时候就是如此,中庸的那个人总能得到意外的好处,尤其是别人争的激烈时,先帝李治就是因此而履极。

现在太平公主是一样的道理,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和李贤、李显、李旦的关系,都比较不错,她上位绝对不会清算李显和李旦的人,也不会有什么不可预知的结果。

在政治不稳定的局面中,一个不会让局面恶化的人,总是能脱颖而出。

韦相在短短时间内就想通了这一点,所以他立刻从李显的阵营中跳到了天后的阵营中,对韦相的识趣,武曌很是满意。

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在太平公主立为皇太女这件事上,最大的获利方是洛氏,那洛氏肯定不会再出声,韦相要为自己以及家族的荣华富贵去冲一把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谁和你们站在一条船上。

这些思绪说起来很慢,但实际上不过一瞬,学富五车的韦相就已经准备好了说辞,“自古以来贤明的君王多开创前人所不能,这女子为帝之事,在中原虽然不曾多见,但实际上却也不是没有,洛氏先祖洛隐公便是一例,与君王别无二致。

再说那西域之地,实际上已经有前例可循,赵氏王朝曾经一统西域,号称万王之王,便是皇帝。

赵氏皇族的赵璎珞和神庙大祭司洛珈蓝成婚,生下一子,氏赵,继承皇位,是赵氏王朝第二代君主,这便是前例,我大唐自然可以效仿。

太平公主乃是宗家俊秀,天后嫡女,身份尊贵,自然可为皇帝,微臣以为,无有不妥之处。”

说罢这些,韦相就有些洋洋自得的立在殿中,眼底则带着凶狠之色望着他的同僚,谁要是敢反驳他,他就让对方知道什么叫做残忍。

那些心中盘桓利益的人自然不会开口,那些真的内心觉得不对劲的人,则不知道如何开口,比如狄仁杰。

他算是武曌一路提拔起来的人,在去年的时候担任刑部尚书,一年时间处理数百上千件冤案,没有人不服,凭此功绩在今年的时候,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正式拜相。

他算是比较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但他一路受到武曌的提拔,他知道武曌就是想要太平公主做皇太女,几次欲言又止,还是停了下来。

太平公主也是太宗子孙。

就算了吧。

他心中这样想着,他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很多老臣的心思。

在这种想法的底层逻辑上,实际上还有一条他们有意无意忽视的法则,那就是太平公主的夫君是洛氏子。

虽然场中没人提洛千秋,但洛千秋的存在,让太平公主成为皇太女的阻力减少了很多,就算是不主动说,但他身为洛氏嫡系的身份,摆在那里,就是天然的威望。

尤其是洛氏这些年子嗣不昌盛,像洛玄夜这种能生三个的简直是凤毛麟角,洛千秋是他那一代,最杰出的子嗣。

他的母亲洛君薇,是如今的洛氏家主,他已经是下一代洛氏家主。

如果太平公主成为了皇太女,那这将是前所未有的洛氏家主和君王的结合。

人都有好奇心,这种从未有过的组合,会迸发出什么火花,大家都好奇。

至于女主天下的些许不适应,在洛氏的辅佐下,那基本上都可以避免。

殿中群臣的脸色都渐渐怪异起来,他们悄悄的互相张望,当相互间的眼神触碰到时,虽然都不曾说话,却能够明白对方想要说什么。

如果太平公主真的成为未来的大唐皇帝乃至于天子的话,那天下将第一次迎来一个有素王血脉的天子了。

这是周秦楚汉都不曾做到的事情,而现在却要出现在大唐。

这就是天后所想要看到的吗?

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脑补,认为这就是天后选择太平公主的原因。

普天之下谁不知道,天后武曌崇信素王,“尊皇天,灭诸祀”就是天后提出来的,从中可见天后对素王上皇天的崇信。

现在她想要让未来的大唐天子有素王的血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且如果让李渊、李世民、李治这三位先帝知道的话,恐怕不仅不怪武曌,还会夸武曌做得好。

虽然李氏一直告诉所有人,李氏才是天下最牛的家族,但内心深处面对洛氏时,未必这么硬气。

武曌本人恐怕也想不到,竟然还会有这种意外之喜。

朝堂上几个派系的领袖,大多和太平公主没有过节,不情不愿的承认了这件事。

两权相害取其轻。

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天后和洛君薇,两个人一步步设局把所有人都逼到了墙角,李贤和太平洛氏,必须选一个,这实际上就已经不是选择题了。

伴随着几个人出声,殿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武曌最擅长趁热打铁,立即说道:“择日不如撞日,宣太平公主、驸马都尉洛千秋上殿。”

在天授殿的偏殿中,太平和洛千秋早就等在这里,听着殿中貌似平和,实则刀光剑影的交锋,当宣召的宦官到来时,二人已经准备好了一切。

太平穿着繁复华丽的袍服,四个宫女在身后为她拖着长长的裙摆,浑身上下缀满了首饰,装扮着最华美的妆容,今日的她或许唯有结婚那日所能比拟。

洛千秋伴在她的身边。

二人从大殿的大门处走进,光影在地上摇曳。

所有人的目光都向二人投来。

光似乎在太平的鬓间飞舞。

她外罩着宽大的袍服,有些像是披风一样,内里则是仕女服,纤腰被腰带紧紧束着。

洛千秋身材魁梧,纵然不披甲,不穿劲装,他顾盼间,依旧有凛凛的煞气,让人难以直视。

“母后万岁万安。”

二人携手向武曌行礼,而后武曌让二人站起身来,笑意盈盈道:“你二人方才不在殿中,太平,刚才群臣向朕进言,请立伱为皇太女,朕已经同意了。”

太平公主作出惶恐状,躬身道:“女儿惶恐。”

只是惶恐,却没有什么愧不敢当的意思,武曌不喜欢搞什么三辞三让的场面,她喜欢快刀斩乱麻,迅速将事情决定下来。

“不必惶恐,这是荣耀,也是责任,天下社稷未来要压在你的肩上,你要努力振作邦国啊。”

武曌已经开始以对待储君的态度,对待太平公主,勉励几句后,她便直接道:“既然诸位宰相都在这里,朕这便下旨,册封太平为皇太女。

薇薇,朕读,你来写。”

洛君薇从宫人手中将笔墨取来,而后摊开,武曌则在上首略一停顿,而后便缓缓道:“朕闻君天下者,缵承统业,何尝不树建储贰,安固邦家,上以严宗社之重,下以顺恒久之宜。

朕历考前载,多有难行,邦国之重,托以不固,以致多为流离,痛心思痛,于有此哉。

太平公主,性与诚敬,生知孝悌,怀宽明之度,体仁爱之心。

学师训谟,词尚经雅,动皆中礼,虑不违仁,稽以旧章,允膺上嗣。

朕常惧神明未歆,政理多阙,旷兹茂典,而太平能言能安。

今属方隅甫宁,品物咸遂,览皇王之制,询卿士之谋,时瞻大猷,莫此为重。

是用授之匕鬯,位以青宫,钦惟永图,俾服休命。

宜册为皇太女,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这册立储君的诏书,对于武曌而言,实在是不陌生,她这一生,经历过不止一两次的册封太子,光是她的孩子,就有三个成为过太子,现在又多了一个皇太女。

写这种诏书,就像是平日里说话一样简单,没有半分不适。

洛君薇写完之后,又取出凤阁鸾台大印,盖在上面,在贞观时期,代表着这枚大印的是政事堂印,在李治时期,增强中书门下的权力,这枚印上的字就变成了中书门下,现在又变成了凤阁鸾台。

洛君薇盖完印后,轻轻吹干,便让宦官将一式三份的诏书呈递给武曌,在所有人的见证下。

咚!

那枚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皇帝印和天子印,皆扣在了诏书上。

不少人一阵恍惚,从此刻开始,大唐就有一位皇太女了,自三皇五帝以来第一位皇太女。

大唐可真是创造了历史,不知道千百年后的史书上,会如何记载今日之事。

完成这件事后,武曌突然大大松了一口气,这件事做完,她竟然功成的感觉,当然,喜欢权力的她,是不可能功成身退的。

只是颇有一种目标暂时完成的疲惫感。

还剩下一件事。

武曌将目光落在了洛千秋身上,公主的丈夫是驸马都尉,皇太女的丈夫呢?

太子的妻子是太子妃,但自古以来没有过太平这种情况。

洛千秋感受到了来自丈母娘的目光,武曌缓缓开口道:“今日太平得册皇太女,入主东宫,朕要封赏洛千秋和他的母亲。

赐予他们荣耀,以彰显皇族之贵。

传旨。

司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吏部尚书洛君薇。

进凤阁令,仍兼掌吏部事。

加太子太师。

加司徒。

封洛国公,赐食邑两千户。

洛千秋为洛国公世子,品轶同郡公。”

这份封赏不可谓不重,直接将洛君薇的官职加到顶了,很多人都觉得武曌是不是早就准备好了。

还给洛君薇加了太子太师。

虽然现在东宫是皇太女,但效果是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天后竟然给洛君薇封了洛国公。

这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爵位是极度的不一般,当初就连李世民都没有给洛玄夜这个爵位。

因为就算是洛氏内部也不想让这个爵位,随便被赐下。

而现在,天后?

所有人都望向洛君薇。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