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京山里外 > 第4章 无量经

第4章 无量经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京山里外!

爷爷又做主了:“老神仙哪里话,玉娃儿跟着您老学大本事,将来必会衣食无忧,享大福得,这些俗务正该满堂给您料理”。

老道飘了周元易一眼,心里想:“得了老道的衣钵,岂是衣食无忧如此简单,不过日后是飞是盘全在你一念之间了”!

用完斋饭,老道盘膝坐在炕上,等着周元易母亲收拾日常用品。

东屋里,母亲将棉衣棉裤都给装到蛇皮袋了,父亲看着嘴角直哆嗦,这都开春两个月了,那用得着棉衣嘛,但也不敢吱声。

其实三里路只是有些绕而已,站在大门口就能清楚看到老道住的石洞。

年前老道就有准备,指挥周元易父亲好好的把石洞收拾了一番。住了快二十来年的炕拔了重新盘了,墙面刮了一层腻子,再刷了白灰。父亲又请了村里木匠二伯,打了新的家具桌椅,又给洞安了新门窗,反正木材满山都是。完工后洞内光线充足,比周元易的家都明亮阔气。

隔壁洞的老教授过来参观了一圈,看了也是十分心动,想给自己归整一下石洞,但交浅不好提。周元易父亲也是个妙人,打眼看出了老教授的念想。一想这都是小崽以后的邻居,村里其他人很少接触这些人,但周元易父亲时常求老道给村里人看病,接触较多,可是知道这些人都是有大本事的人,也就是时运不济而已。近年来这些人也没有以往生分了,碰面还能说上几句。又是农闲,窝在家里也是烤火抽烟喝茶,还不如借此机会帮这些人把家拾掇拾掇,说不得玉娃能得些好处呢。

于是收拾完老道的家,回去后叫了几个叔伯兄弟,把老教授四人的家收拾了个遍。

京山西头上游处有一眼泉,离老道他们住的不到100米,五人日常取水的地方。五个老头最年轻的老教授也已六十出头了,日常取水也不方便。周元易父亲一想,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正好家里有外出打工时捡的水管,放着也是吃灰,就在泉眼下方三五步处修了个简易的过滤池,压了水管,扯到石洞边上,一直接到五人各自的厨房,用水比自个家都方便。

其他四人得了便利当然十分感谢,虎年除夕的时候,老教授为示谢意,每家送了一副春联,读书人的谢礼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不过这个年过的喜气满满。

老道抱着玉娃,后面跟着周元易父亲,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手里提着日常餐具,没几分钟就到了老道的家。

老道将玉娃放在炕头,示意周元易父亲坐下,父亲这是知道老道有话交代,就去厨房提了拿了暖壶,给老道倒了杯水,等着老道开口。

“满堂,我知你心有思虑,娃儿太小,我这么急着带过来做什么,此刻就你我二人,我给你说道说道。一个是玉娃今日神魂刚归位,之前的生活混混沌沌,对你等眷恋不深,我带过了正好熟悉,方便教导。二一个是我今年八十有七了,时日不多了,能不能撑过十个年头还两说,玉娃儿能学多少就多少吧”。

周元易父亲点了点头,起身恭礼:“先生高义,小儿能得先生教诲当是福寿无量,日后还请宽心,家里不会给玉娃添乱的。”

老道摆了摆手:“伦常大道我岂会妨碍,送饭你们轮着来吧,逢年过节也可接过去,就是晚上须送过来作课业。”

周元易父亲也不客气了,起身回了家。

年仅三岁半的周元易就开始了学经悟道,跟扯蛋一样一样滴。

老道先教会了打坐的姿势,

然后从三字经开始,一句一句的诵念,周元易一句一句的跟着读。

也是怪了,小人儿也不知道哭不知道急,老道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老道一看更是欢喜,用他的话说道心天成,暗下决心要将衣钵倾囊相授。

老道到底还是低估了自己的杰作,此时周元易灵台里白花绽放,正是神花开了,之所以不哭不闹、静如墨子,就是灵台神花坐镇神庭,稳如磐石,神不虑思,心不乱移,心神自凝,好一个天生道胚。

三字经只是启蒙书籍,就那么些字。老道教了两天,周元易就能顺畅背诵了,尽管吐字不清。老道就开始照着三字经教周元易识字写字,当然释义当然不能够的,开裆裤能懂个得儿。

一晃三年已过,周元易从开始的死记硬背,到了后来会识字写字了,就边背边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真滴。还别说,这老道肚子里装了得有好几车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