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吾道漫漫明心路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第2/2页)

【原文】所以不能者,为心末澄、欲未遣也。

【释义】所以不能降服六欲、三毒之魔障,乃是因为心念未澄、**未遣的缘故。

【原文】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释义】能够遺欲澄心的人就能产生这样的效验:往内观看自己的本心本心归于虚无;往外观看自已的形体形体归于虚无;往远观看周围的物象,物象归于虚无。明白了内在本心、外在形体和周圈物象三者的虚无状态,则一切皆归于空空洞洞。

【原文】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释义】以空空洞洞之心进一步观之,则空空洞洞亦无形象可言仍是空空洞洞,而归于虚无;空空洞洞既归于虚无,虚无亦须归于虚无,而无虚无之象;虚无既归于虚无,则吾人本心元神湛然澄彻,常处清寂;澄彻清寂而不滞于澄彻清寂则**岂可能够产生?**既不能够产生自然就是真正清静此即道家之“清静心”。

【原文】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释义】用以上修持之清静心,再去应和万物而能依然保持清静则谓之“真常”。如此真常,

则自然保持清静本性。真常之中,应和万物,而能常常保持清静不动,自然就是常清常静了。

【原文】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释义】如此常清常静,渐渐合于真道。既然合于真道,即可名为得道。虽然名为得道,其实并未得到什么。因为大道无形无象,得道之后还是没有形象可言。但是为了教化众生,所以名为得道。能够领悟这一道理的人就可以传授圣道。

【原文】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释义】上士、上德指修道的人,下土、下德指失道的人。上士之人与世无争,顺应自然;下土之人争强好胜,许逆自然。上德之人淡泊名利不以有德自居;下德之人执着求德,自以有德标榜。执着求德之人,其实并不真正明白道德的真谛。

【原文】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食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使道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释义】众生,指人们。人们之所以不能得到真道,因为存在违背自然的妄求之心;既然有了妄求之心,就会惊扰自己的本性元神;既然惊扰本性元神就会迷恋于外在物象;既然迷恋于外在物象,就会产生贪求之心;既然产生贪求之心,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烦恼和安想,使人们的身心忧愁苦恼。于是遭受浑浊玷辱,迷失自然本性流浪于生死之中,自心不能做主。如此常常沉沦于苦海之内永远失去真正大道。

【原文】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释义】真正常在之大道,能够领悟的人自可得道。悟得大道的人自然就是常清常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