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重生之娇娥锦绣 > 重生之娇娥锦绣 第158节

重生之娇娥锦绣 第158节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娇娥锦绣!

“额……这是儿子赞同父亲说的话呢,”林天回过神来。

“……”娇娥抿着嘴笑了。

瞧着冒傻气的林天,娇娥心想,我两能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前世修来的,但今生,我们一定要多做善事,修下辈子,下下辈子。

林天得了主意,去找了在做御史大夫的于定国,“外公,这个您最拿手,严延年的讼词写的太严丝合缝了,一点问题都查不到,可他真的让颍川郡的郡吏们都快活不下去了。做这个事,不光是为赵家和林简爱报仇,也是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于御史本来还有些犹豫,若是皇帝知道廷尉府和御史府合起来对某个大臣下手,那么御史和廷尉的项上人头就难保了。

可严延年的确是心腹大患,据说最近又攀着严彭祖,向戴长乐和太子示好。

再拖下去,让他得了势,岂不是让人笑掉了大牙。

见了林天提供的案卷和颍川郡人的举报信,于御史有了想法,和林天两人嘀咕到很晚,直到快宵禁了才放外孙女婿回去。

娇娥嘟着嘴道:“大表哥,外祖都不疼我了。”

“……”林天哭笑不得的捏着娇娥胖了一圈的小脸,怎么越来越爱吃醋了,连于御史的醋都吃上了。

“没有,外祖叫我去不过是叮嘱怎么好好照顾他的宝贝外孙女和曾外孙。”

“叮嘱到这么晚?”娇娥噘着嘴,才不信!

“是啊,”林天笑嘻嘻地碰了下小夫人的额头,“严延年快要倒霉了,你高兴不高兴?”

“当然高兴,”娇娥搂住林天笑的开心。

于御史向来是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绝。

他先找了丙吉通气:“听说自从黄霸走了后,颍川郡民众的怨言很大,不知道丞相有没有听说这件事。”

丙吉一向认为官员的管理,自然有相应的考核记载,这些都是丞相府属官们该做的事情,他作为丞相就不需要去管了。

如今听了于御史的话,知道并不是空穴来风,便问:“究竟怎么回事?”

“听说严延年在那里杀了许多人,以前还是杀豪强大户,如今连郡吏都开始下手了,若是从案卷上看,并无什么问题,但是从另一面想,就知道这个人有多可怕了。这一年来,颍川郡的郡吏死了十之有二,若是再这样下去……”

丙吉吓了一跳,任是谁都不敢想还有这样的事。

郡府里的属吏大都是当地人,升降都由郡守说了算,杀郡吏虽然也需要上奏章,但是只要说的属实,丞相府也不会管的,谁会注意到具体的数量呢。

严延年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黄霸当年不识人,还是说黄霸在养奸,导致在严延年眼中这些人都有问题,到了必须要死的地步了?

黄霸是长者,比较迂腐,管理颍川郡是用宽恕之道,郡里一向教化的很好,正因为此,皇帝才非常器重黄霸,将他调任京兆尹。

黄京兆尹在管理长安城还用的是颍川郡的那一套,并不是很适合,但丙吉瞧着也没有到完全泛滥的地步,只不过长安城的游侠和盗贼不服黄霸,开始蠢蠢欲动了。

对付那些盗贼自然要用重典,不能用教化。

黄霸弱就弱在这里,而且又喜欢讲男女大防,让长安城的居民们,分男女而行,闹了许多笑话。

但也仅此而已。

说来说去,只能说严延年嗜杀。

郡守嗜杀是件大事,即使是抓不到错漏,也不能允许这样下去,长此以往,百姓会反的。

丙吉的脑门上都急出来汗了。

于御史还道:“严延年将犯罪的贫苦人都开脱了罪行,该死的不死,若是大族中有人犯了点不至死的错,严太守也会让他死,现在整个颍川郡,穷人不想富,富人过得战战兢兢,宁愿被人敲诈勒索,也不愿意去报官。”

“……”丙吉道:“严延年怎么……”

不可理喻。

严家怎么出了这么个……严母教子有方在东海郡是出了名的,五个儿子都是高官,丙吉是个相信声望的人,想着有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声望,严延年必然不会差到那去。

可如今。

“廷尉府的人到了颍川郡去巡查冤狱错案,什么都没有查到,严太守的笔墨功夫十分厉害,对律法深有研究,只是到了晚上,左廷监和廷尉平住的驿站里堆满了告密的信简。”

“左廷监大人是我的外孙女婿,来找臣拿主意,臣若是出面弹劾严延年,必要给您先通个气,免得……”

丙吉是个有长者之风的人,立即道:“不能如此,以后御史大人会被有心人诟病的,廷尉与御史之间若是……不如,我派丞相府的属官下去巡视,如今几个郡的蝗灾严重。”

于廷尉见目的达到,便回去了。

第二日,丙吉便派了几个丞相史,去各郡巡查蝗灾的情况,专门指了桑大人前去巡视颍川郡。

桑大人觉得这事有些古怪,他当然知道自己该站在谁那一头,去了颍川郡之后,严延年热情款待,彰显太守的威风,昔年,被桑大人和耿大人两人帮着赵义逼债,是何等的落魄,如今全都要弥补过来。

到了晚间,桑大人果然又收到了许多举报的信笺。

几日后,桑大人觉得巡视的差不多了,打算告辞,晚间设宴,严延年送了桑大人许多的礼物,又问:“桑大人觉着颍川郡怎么样?”

“自然是很好,”桑大人恭声回答。

“黄霸那个人只会做长者,看把颍川郡管成什么样子了,听说他到了长安城,也是管的乱七八糟,若是将长安城交给我来管,只怕比现在的颍川郡还要干净许多,”严延年得意地道。

桑大人全都记下了。

回到长安城,丞相府的属官弹劾颍川郡太守的奏章就传了上去,列举了严太守在颍川郡做的几件大事,杀了多少人,其中多少盗贼,又有多少郡吏,并说严太守对皇帝的任免有怨望。

接着又有一名叫做栗氏的妇人,声称严延年在平陵县做县令时,县中挖掘铜矿的大户产生了争斗,严延年将他们全都封在矿洞中,因春洪矿洞坍塌,死伤无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